亚洲精品在线视频_免费午夜福利在线视频_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天堂中文字幕在线

巴文化

民俗風(fēng)情:巴中各地石桅桿掃描

信息來源:巴中新聞網(wǎng)  發(fā)布時間:2018-07-02 11:10

1

2

  巴廣高速公路東興隧道出口有一農(nóng)家房屋邊矗立著一根保存完好的“雙斗桅桿”,該石桅桿原有2跟,是“姜氏”家族老屋門前遺存,姜氏老屋已毀,另一跟桅桿已不復(fù)存在,老屋門前一對雕刻精美石獅面容被毀丟棄在桅桿不遠(yuǎn)處的農(nóng)田里。

  “姜家桅桿”保存較完好,桅桿座南向北,水桶般粗的堅硬圓石柱聳立在方形石基之上,從基座底部計算石桅桿高約近8米,整個石桅桿圓石柱似乎是一整體打制,石桅桿從下到上三分之二處,有一斗形石雕,頂端還有一個小斗形石雕,肅穆莊重頗為壯觀.桅桿頂端尖狀,石桅桿和石斗的雕刻都較為細(xì)致,打磨光滑,“姜家桅桿”基座為八角樣式,“八角”為上等,表明姜氏家族出了位進士或四品官位以上的人物。

3

  巴中市現(xiàn)存的桅桿數(shù)量不多見,南江關(guān)壩、平昌白衣、巴州青山等地目前還有石桅桿留存,巴廣高速公路東興隧道出口“姜家桅桿”是目前整體桅桿基座顯露最完整的一個,其它地方桅桿基座由于年代久遠(yuǎn),被埋入泥土中或顯露不完整。

  桅桿有石制和木制之分,“姜家桅桿"”是石桅桿(又叫石筆、石楣桿、石旗桿)。桅桿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產(chǎn)物,古時候一旦考取了功名,就可以在自家大門左右對稱地建造兩根桅桿,每根桅桿之上可以套斗,而且套斗的數(shù)量是很有規(guī)矩的,如果是考中了舉人,只能套一個斗,稱作“單斗桅桿”,如果考中進士,就可以套二個斗,稱為“雙斗桅桿”,即民間說法是:一斗為舉人,二斗為進士。據(jù)考證,桅桿多在家族宗廟,屋前或陵墓前豎立,一般高約5至6米,最高可達(dá)10余米,底座分四角,六角和八角等樣式,秀才底座鑿成四角,舉人為六角,進士和四品官位以上的為八角形狀。桅桿底座以八角為上等,桿身圓形,桿尾漸收,旗桿石一般是為秀才表功,石桅桿的原型是筆。

4

  巴中歷代都崇文重教,耕讀傳家,力求讓子弟“知書達(dá)禮”“才高八斗”,在科舉時代,家族中倘若有人考取進士,除在祠堂大門或廳堂上高懸“進士及第”的匾額外,還要在祠堂或周圍屋門前豎立石桅桿,以示榮耀并激勵后人讀書進仕成才立業(yè),石桅桿代表著科舉功名。石桅桿是榮譽,莊嚴(yán)和威武的一種標(biāo)志。石桅桿它有顯示榮耀和激勵后人讀書進仕的作用。作為古代科舉文化的實物遺存“姜家桅桿”這個保存基本完好的石桅桿,巴中市境內(nèi)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石桅桿已十分少見,將有助于進一步研究巴中市科舉文化,家族文化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。
閱讀:4426  【字體:   
回到頂部